政策解读:跨境贸易②|跨境贸易便利化
全球疫情大流行,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也对国内经济带来一系列严峻挑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六保”部署,国家、省、市密集出台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支持外贸企业保市场、保订单,努力把疫情对外贸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相关部门和企业对层出不穷的外贸新政策的全面理解,结合工作实际,庆阳市商务局针对跨境贸易指标,分跨境贸易方式、跨境贸易便利化、跨境贸易结算三期作以介绍,本期介绍跨境贸易便利化。
跨境贸易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狭义的跨境贸易是国与国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交换,对贸易当事国来说是对外贸易。而广义的跨境贸易则进一步涵盖了与上述跨境贸易行为相关的对应跨境贸易模式、跨境贸易便利化、跨境贸易结算等全过程。
跨境贸易便利化:
1、定义:跨境贸易便利化指进出口货物物流过程的时间和费用。
2、指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跨境贸易便利化包含8项评价指标,分别为出口边境审核耗时、出口边境审核费用、出口单证审核耗时、出口单证审核费用、进口边境审核耗时、进口边境审核费用、进口单证审核耗时、进口单证审核费用和跨境贸易便利度。衡量进出口过程中海关部门要求的通关、检查和收费、非海关机构要求的通关、检查和收费、处理港口/边界相关手续的耗时和费用。
3、任务:结合本市实际,要多措并举做好跨境贸易便利化基础性工作。
一是加强特色农产品出口。支持企业开展商标注册、资质认证和专利申请,培育出口品牌,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借助“甘味”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籽仁、羊肉、鸡肉、苹果等优质特色产品和品牌进入“甘味”品牌管理目录,实现出口品牌由“造船出海”向“借船出海”转变。
二是发展中医药贸易出口。支持中医药企业开展现代中药和医用物资出口,引导拓展国际市场。充分利用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岐黄中医学院等平台,推介中医药特色文化和品牌产品,提升国际影响力,创新贸易增长点。实施“一品一策”,打造当归、党参、大黄、枸杞、红芪、半夏、甘草等道地药材及中药饮片产品,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发展中医药出口贸易。
三是开展服务贸易出口。扶持有特色、善创新的服务业、中小企业开展服务贸易,支持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支持工程承包与建筑服务贸易公司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支持文化、数字服务、中医药服务等服务贸易出口基地建设。支持企业申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重大企业,支持中医药企业申报“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推进各种类型服务外包技能培训和软件开发,培育外包品牌。加强服务业开放载体建设,逐步打造重点突出、各具特色的服务贸易主体。
四是优化国际市场布局。继续深耕欧美、东南亚、中西亚等传统市场稳存量,重点聚焦尼泊尔、缅甸等“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促增量。依托中欧班列开拓中东欧市场,带动籽仁、苦杏仁产品出口。依托中亚班列开拓中西亚市场,发展砂石等资源性产品进口。依托南向通道开拓南亚市场,提高鲜苹果等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依托陆海新通道开拓东盟市场,推动与东盟国家(地区)羊肉、鸡肉、籽仁、鲜苹果等产品进出口贸易。
五是提高境内外展会效益。充分发挥综合型展会促进作用,指导帮助企业充分运用5G、VR/AR、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在线洽谈业务、参与数字会展、寻找合作商机,依托网络平台做好展前对接、线上推介、现场直播、远程签约。抓“广交会”参展企业业绩提升促出口,抓“进博会”签约履约率促进口,抓“服贸会”展示推广促创新。
六是完善境外营销网络体系。协调指导境外营销网络布局,支持企业以合作、自建、租赁等方式在蒙古达尔汗、尼泊尔加德满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建立肉类、鲜果储存海外仓和特色商品展示展销中心,开展仓储、展示、批发、销售、接单签约及售后服务,完善营销和服务保障体系。
七是推动流程环节优化提升。支持企业顺应外贸订单碎片化趋势,利用数字展会、社交电商、产品众筹、大数据营销等手段开展数字化营销,建立线上线下融合、境内境外联动的营销体系,拓宽订单获取渠道。支持企业提高研发、生产环节智能化水平,利用数字手段提升传统产品附加值。支持企业打通外贸供应链数据全链路,系统整合全球商品和订单,实现智能化处理和分发,提升客户转化和服务力。
八是支持细分服务平台发展。支持企业在营销、支付、交付、物流、品控等外贸细分领域建设服务平台,深耕垂直市场,走“专精新特”之路。鼓励外贸企业自建独立站,精准营销,全面掌握数据流量,充分挖掘数据价值,为卖家推荐合适的受众群体,提升购买率和复购率。支持独立站通过广告联盟、搜索引擎、社交平台等多种方式引流,帮助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加强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培育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资质,促进外贸综合服务发展,帮助中小微企业开展报关、报检、退税、结算等业务。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